首页 >> 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 >> 《清明上河图》题名探解
详细内容

《清明上河图》题名探解

《清明上河图》越来越俏

随着《清明上河图》现象越来越热,各种艺术形式的百花齐放,各种研究文章的不断发表,《清明上河图》是越来越俏了。举例有二:第一,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亮相上海世博会,展现于中外人士眼前。第二,网上显示,多个版本的中国古代十大名画排序中,均以《清明上河图》为首。《清明上河图》成为中国人的骄傲,当然更是咱开封人的骄傲。

大家都知道,对《清明上河图》题名之含义多年来屡有争议,没有定论。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主流观点认为,“清明”表示清明节,或清明时节,或春季;“上河”即到汴河上去。如1989年版《辞海》缩印本认为:“描绘当年东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又如,河南大学教授周宝珠在其著作《〈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中说:“清明上河图,就是绘清明时节到河上去的画图,命名明确……”再如,故宫学者余辉先生在其著作《隐忧与曲谏》中说:“所谓清明上河,意即清明节期间到河边去观水,在北宋扩展为从事水上运输和商贸活动。”总之,“清明”是时间概念。

2.政治清明说。如《河南大辞典》中说:“《清明上河图》是描绘了太平盛世东京市河的繁华图景。”

3.危世说。余辉认为:“出乎寻常地表现了惊马闯市、船桥险情、文武争道、贫富差异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了北宋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

4.上游说。漕运主要来源于东南,所以,东京位于汴河的上游,漕船行进是逆水而上。

5.上贡说。向皇帝呈上具有太平盛世、吉祥之兆的“河图”。即清明呈上了河图。

总之,各位先贤时俊都在殚精竭虑寻找着可能的答案。

清明风俗不是画面的主题

专家学者们所讲各有道理,但又存在争议,即便是主流观点也有可议之处。现对主流观点议论如下。支持清明节观点的画面有:已经发青的柳树、人们的衣着,还有清明节风俗等。咱单说清明节风俗。画面开始不久,出现一队人马,其中一顶轿子被形容为:“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这是引用《东京梦华录》中的文字做论点的支持。另外,有两家纸马店,一家在汴河北岸不显眼处,店前有一个竖立着的招牌,上写“王家纸马”。它符合“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也是引用的上书。另一家纸马铺在画末水井东侧,无招牌,但有类似前店的楼阁状物品,也被解释为纸马店。假若我们认为这些解释都成立,那这三处景观与整幅画面相比,所占比例太少了。这三处景观能代表《清明上河图》中的两大重点(汴河区和闹市区)吗?显然不能。所以清明节风俗不是《清明上河图》的主题。

我个人认为,将清明解释为时间概念也大有商榷余地。主流观点认为,清明时节到河上去,那重点只有一个“河”了。闹市区的存在怎么解释?按尺寸而言,田园风光占全图约五分之一,汴河几乎为全图的一半。由此推断,门楼内外的商铺等约占十分之三。题名能忽略闹市区吗?当然不能。

把“河”解释为汴河,主流无争论。把“上河”解释为到河上去,看似自然,其实也可议论。道理在于单独解释“上河”似无漏洞,但如果和“清明”连在一起,怎么解释?恐怕就有点难为人了。既然解释为“清明节”不合适,那到底该怎么解释呢?

“清明”的含义是指清明坊

初识“清明坊”是在上世纪90年代读周宝珠先生的《宋代东京研究》。他引自《宋会要》东京城的坊名表格中京东第一厢下辖一坊,就是清明坊。它位处外城之外东南,与《清明上河图》中汴河、闹市区方位相吻合。关于清明坊,我的研判有以下内容:

1.这一话题的现状。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开封地方史志专家有关清明坊微观研究的论文发表。

2.清明坊的缘起。清明坊的名字始于公元1008年宋真宗时期。由于东京人员辐辏,外城逐渐狭窄,始在外城之外共设8厢16坊、城东设3厢3坊,其中城东第一厢下辖一坊,即清明坊。至北宋1127年灭亡为止,清明坊共存在120年。北宋灭亡之后,人员流散、运输停滞,清明坊是否仍存在,待考。

3.清明坊的繁华。汴河自东水门穿坊而过,担负着京师所需物资的重要运输任务。东水门内外是粮草的重要仓储区和集散地。《东京梦华录·河道》载:“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还说:“近新城有草场二十余所。”此处必有私人卸货码头、居住人家、各种商铺等,应是东京一等商业繁荣区。

4.清明坊的具体位置。历史文字皆认为,清明坊位于外城之外的东南方位,即东水门外。东水门已经考古确认,在今市殡仪馆大门地下。

5.清明坊的大小。考古证明外城东墙长7660米,约合今15里多。外城东墙外共设三坊,清明坊位于运输最为繁忙的东南处,它的南北方向占外城东墙的三分之一,长度应当合理,即南北长约5里。清明坊还可以从城墙拐角外向南延伸1里到2里。那南北长可能就有6里到7里。那清明坊的东西长度亦可类比,因为坊一般都呈方形或略呈长方形。

6.清明坊的面积。按5里乘5里是25平方里,按6里乘6里则是36平方里。城里的坊有多大?长安、洛阳的坊的面积,大约是1里见方,因古代里比现在长一些,故唐、宋坊的面积也就是今1平方里多一些。故坊也称里。东京外城面积约210平方里。除去皇城,官衙、河流、道路,每坊平均面积比西安、洛阳的坊也大不了多少。当然这都是估算,有待将来验证。

7.清明坊相当于今天的范围。药厂一带,文庄东部、百塔、大花园以南、前台、皮屯、六里庄、满洲庄、屠府坟、松楼、横船湾、杨正门、庞庄、干河沿,向东、向南都可能延伸。

8.虹桥位置。开封鼓楼西墙北端原埋有“零公里”石碑,是为基准点。《东京梦华录》载:“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据开封《郊区地名志》载,我市殡仪馆(即东水门)离市区是4.5公里,高屯离市区是7.5公里,汪屯离市区是8.5公里。以殡仪馆为圆心,以3公里和4公里为半径,分别画两个圆弧,虹桥大约在两圆弧间。今汪屯桥向东路南有一条路,立街牌曰虹桥路,当与实际相去不远。另有一说,虹桥遗址在汪屯往北的闫里寨附近。

9.清明坊可能的地下遗存。当然首属汴河遗存,也可称隋唐大运河遗迹。东水门是宋遗迹,宋人王巩说,汴河旧底有石板、石人。《东京梦华录》载东水门里有仓场近10个,东水门外有元丰仓、顺成仓,近新城有草场20余所,有顺城仓桥。通津门外有石磨百盘,用以磨茶。还有大量民居、商店、码头等有待发现。

总之,以清明坊解释“清明”,就说清了画面中的闹市区。清明坊区加上汴河区形成《清明上河图》两大重点画面,这样就全面了。

上河就是汴河

《汴京梦断》(郑熙亭著)中有这么一句:“清明三日上坟祭扫,探春踏青。城郊士庶,倾室而出,谓‘上河’。”此处“上”是谓语,动词。汴河区画面中扫墓、游春的场面是主流吗?显然不是,所以,这种对“上河”的解释可以说证据不足。你如果把画面理解为以商业为主的市井百态,那就容易解释“上河”了。

“上河”之“上”字不是动词,是形容词。应该是上等的、重要的、国计民生离不开的河,是美化汴河的雅称。这样的用法很多。如唐代狂草大家怀素《自叙帖》中有:“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说他自长沙到都城长安求学书法。长安对于长沙而言,自然是高大上的城市。成语有“待如上宾”,上宾就是贵客。东水门有上善门,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上”指高尚、特别、超常。

周宝珠先生曾引用金章宗的一首诗,其中“至今披阅者,犹在上河滨”一句是指:到现在看《清明上河图》的人,还好像站在汴河岸边一样,以此称赞画面的逼真,这里以“上河”称汴河。《开封日报》2015年8月21日刊登一文《上河恬园记》中有一句“青藏抖落,蜿蜒奔流,浩浩荡荡,贯通华夏,郦元所以谓之‘上河’也”。这是指《水经注》作者郦道元称黄河为“上河”。汴河当得起这个“上”字吗?有史实为证:汴河的前身有辉煌的历史。魏惠王于公元前339年开凿运河,引黄河水,发展经济,达成魏国的极盛。秦末楚项羽与汉刘邦争霸,以鸿沟为界,东为楚,西为汉。因而造就“不可逾越的鸿沟”名扬天下。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更是让它家喻户晓。三国官渡之战、隋代大运河通济渠段,都是指的汴河。唐末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更是将它捧到了极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万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再看宋代的汴河,关于汴河的赞美之语很多,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宋太宗时,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共向东京运粮550万石,其中汴河运了400万石,占比73%。所以,三司使(主管经济)张方平说:“有食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城,乃是建国之本。”

由此可得结论,汴河称为“上河”是当之无愧的。

读者诸君,您现在觉得把“清明”解释为“清明坊”,把“上河”解释为“汴河”,是否比较合乎画面实际呢?

可把《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主旨简单描述为:“《清明上河图》主要反映了东京清明坊和汴河区的市井百态。”





关注我们



关注《清明上河图》

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联系电话:0371-22387803

邮箱:xk@qmsht.cc

地址:开封市龙亭东路开封文化客厅301室 

Copyright 2012-2019 , 开封市清明上河图研究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公众号

  • 电话直呼

    • 13723229633
    • 0371-22387803
  • 请关注我们吧!

技术支持: 开封网站建设中心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