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 >>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与建筑意象
详细内容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与建筑意象

摘要:文章将《淸明上河图》中所表现宋代城市(开封)的空间形态进行分类,并统计其中人的分布,然后应用坏境心理学的方法勾画出城市公共意象图。在图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环境行为与空间形态的关联以及场所对行为的引导性,此整体评价宋代汴京的城市意象。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城市意象,坏境心理学,空间形态


据考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汴京里城东南角城墙内外的城市景象,包括城内街景(闹市区)、城外介于城市(上善门)与郊野之间的过度地带(虹桥以外,包括河岸沿岸部分)及城外郊野部分(图1)。城郊的诸多空间是尚未经过人工有意识开发的模糊地带,很多地段是天然的“绿化空间”,多承担一定的道路功能,不具备明晰的城市空间形态,所以完全以现代城市理论来进行分析势必存在很多问题,在城外的部分就不能被有效地阐释。此外,汴河中移动型的住房“船居”,在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聚集了人的行为,也在研究之列。为了使研究范围清晰,河右岸的纤夫、小店中的客人等不在本文研究之内。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范围是:汴河两岸的城市空间,包括城内街道、近郊河岸及河道部分(图2)。





一、《清明上河围》描绘的汴京的物质空间


分析画中的城市空间形态及其与人的行为关系,必然要先分析其中的城市空间的形态构成要素。“建筑环境空间是人类活动的环境体系、各类空间形态的机制和空间之间理性的组织方式”,“它由自然生态环境、人工物质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三部分系统组成有机整体。”(1)汴京城位于黄河以南的豫东平原上,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贯穿汴京全城的水道共有四条: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本文将重点研究其中的人工物质环境。根据现代城市理论将城市空间形态,《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京的物质空间有:街道空间形态、广场空间形态、节点空间形态、绿地空间形态、天然廊道空间形态:


1.建筑空间


这里的建筑是狭义的,不包括图中的桥、凉棚等,是指固定的、能形成一定室内空间的建构物。《清明上河图》中反映的建筑类型繁多,包括前店后寝的商铺、酒店、寺院、官宅及其门楼、城内以院落为中心的普通民宅、城楼、城郊的凉亭及简陋的茅屋农舍。这部分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主要部分。


2.过渡空间(挑檐、凉棚等灰空间)


在店铺之前有很多街边的摊点,有些显然是商家搭建的凉棚,是商店经营场地的延伸,这部分空间不能算作纯粹的建筑空间,同时也不能算作纯粹的街道空间,本文将之称为过渡空间这部分空间与大街上的棚下空间,它们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一部分空间在整个画中有一定的比例,且吸引了很多人集中于此,它对人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单独分成一类。


3.街道空间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建筑围合道路形成街道,街道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内容。


4.节点空间


(1)城楼:汴京画卷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它是全幅画中重笔描绘的一处建筑,也是城区闹市与一般交易区的分水岭。

(2)虹桥:《清明上河图》中部绘有一座巨大的木桥,即虹桥,是该画的第一个高潮局面。同时它也是整个画中一般交易区与城郊区的分界。


5.天然廊道空间


城市中的河、湖水系,形成天然的廊道空间形态,在这里,包括河上的“船居”。


6.河道衍生空间


由于河道的影响力而生成的空间,包括河岸树林、河边地摊、棚及其他附属建筑。



二、《清明上河图》中城市意象分析


要通过研究城市中人的行为或者人在不同空间形态之间的分布来研究城市意象的目的,必须先将画中人的分布区域通过图表方式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不同空间形态人的分布数量,继而从这些数据得出有用的信息。图3为《清明上河图》人口分布图。



1.以环境心理学方法建立《清明上河图》研究模型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里本文研究的即是人与宋代汴京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将城市定义为“在一定地理区域内,旨在向人类生活提供各种生活因素而聚集在—起的大量人群与活动(H.Proshansky,1976;J.Fisheretal.,1984)”(2)城市是具有多样性和对比特性的场所:具有使人分开或者聚集在一起的潜在功能:既为人提供机会,又约束人的行为。城市固有的地理形态及政治文化背景直接影响其物质空间组成及组合,而不同的城市空间组成与组合影响到活动在其中的人的行为。《清明上河图》正是通过细致地描绘汴京城东南角从城郊到城内这段区域内人的分布及其活动来反映宋汴京的城市形态的。


2.公共意象图的建立


行为活动与认知意象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环境约束行为模式,行为作用于环境。环境制约和引导着人类的行为,这种影响过程涉及心理学、环境学、人类生态等。

由于不能进行调查问卷或其他测试等研究方式,所以.只能将《清明上河图》作为解读的“文本”来进行观察和统计。一般经过问卷测试得知的意象图,在这里以通过观察画中某种空间形态中人的数置和人的行为,得出该画所反映的汴京城的公共意象图(图4)。图中“等高线”表示不同的城市空间区域,其划定范围的依据是以某栋建筑或某个组团为中心而圈定的辐射范围,数字表示分布该区域内的人数,通过此图可以粗略地量化城市空间中人群的分布。通过此意象图可进一步分析影响城市意象的环境因素。图中城内的人群分布密度略高于城(门)外,而上善门两侧的人群分布较少,且逐渐增加。密度最高的属虹桥区块。于是相应环境的厲性便会彰显出来,也就是哪些环境会引起特定的意象,以及对人群分布和行为产生诱发、促进或制约作用。



3.同意率图表的建立


同意率的概念用于分析某一环境的公共意象范围与人数的关系。同意率(特定区域的人数)——相对意象范围关系(相对意象范围:公共意象面积占研究对象总面积百分数)图表表明有多少人(人数)能记起研究区域中多大的范围。这里,作者将对此概念作适应本案的调整,以分析每个空间形态存在的人的数量来阐释同意率的概念。

(1)同意率:圈定一定面积,用一定区域的人数量来代替同意率,以此代替实际的问卷调查方式。

(2)相对意象范围:将研究对象的物质空间形态按现代城市理论分为6部分,作为相对意象范围。

这样,得出的是一个“人数——空间形态”表格(表1)。通过分析此表格,可以明确宋汴京城市空间中对人的行为影响最大或说最具吸引力的空间类型,由此可进一步分析影响汴京城市空间形态的经济或地理或政治等因素。


4.《清明上河图》中的行为分析


通过限定行为类型来分析其对应的环境空间,以此分析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对“交易”这一种行为所发生的场所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有:街边地毯、街边棚、建筑加建部分、正房、转角房等;相应地,限定空间场所的类型分析发生在该空间的行为:“廊下”空间发生的行为有交易、等候、搬运等。由此可以看出一定的行为并没有与一定的空间类型形成绝对的对应关系,一种空间类型对应多种行为。由此说明宋代城市空间的模糊性,城市的功能没有绝对的划分(图5)。



图5《清明上河图》中的交易空间和“廓下”空间的功能行为(图片来源:胡罡硕士论文《都市集合住宅复合功能空间与类型要素浅析》 )


5.用行为建筑学分析图表


行为建筑学是建筑学与行为科学、行为心理学交叉的学科。行为建筑学强调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并试图建立符合行为规律的理性设计程序和定置化的设计方法。它是行为科学在环境中的运用,并广泛吸收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具体的空间行为理论,建立以此为基础的建筑设计方法论。



通过分析表1,可得知人在城市不同空间中的分布。人的行为最集中的空间为街道空间,人数为231。其次是节点空间与过渡空间,其中,节点空间包括城楼与虹桥,城楼上的人数为1,虹桥为119;过渡空间为113.然后分别是天然廊道空间(船上的人)、建筑空间、河道衍生空间。从中能发现:街道空间所占人数最多,达34.8%,节点空间与过渡空间也分别达18%、17%;河道架上河道衍生空间的总人数是132人,占总共人数的19.9%,由此对汴京城进行分析可得出:


(1)街道空间:①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市,街道空间的交易形式多样;②住宅与商店分段布置,或街道住宅与商店混杂,形成前店后寝式;③集中的市与商业街并存。

与唐代相比,里坊制的崩溃和街市的诞生无疑是北宋汴京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空间形态。人们的公众活动也从唐代的集中在坊内或是“市"集走向街道,从封闭走向开放,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及政治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引导作用。


(2)节点空间:同样作为城市的重要建筑和空间节点,城楼和虹桥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力决然不同。城楼在汴京城中是限定地域空间范围的边界型节点,是官式建筑。虹桥是不同空间(边界)的联系性节点,是市民文化的集中体现处。它们有着不同的属性,城楼作为朝廷统治的工具,它有着不近人的尺度与其功能所决定的冷漠感,其防卫性与市民文化不甚协调。城楼作为汴京城市空间节点,人数为1,可证明这一点。但汴京城有四水贯都,河道出入外城都设有水门,水门门关沟通汴京周围几条主要水系,所以水门关内外是外来人口、工贾商(2)贩的汇集地,成为都城内外重要的商业交易活动场所。从这一点来看,节点空间起到了凝聚人口的作用(参见图4)。


(3)天然廊道及其衍生空间:在宋都汴京的重要位置,它的存在成为城市经济生活及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它的重要性,集中了人们在此从事河上贸易或者开沿河店铺,汴河发达的漕运更为其集中了人气。这种漕运经济带动的沿河地区发展与现代很多傍河的城市发展形态有共同之处。


(4)建筑空间:据史念海先生和潘墉先生考证:在长安县(街西)和万年县(街东)共有17个坊里设有旅社、寄舍、旅邸、漱舍等一类房屋,还出现了豪华酒店及商业分店。宋代城市商业的发展使得建筑的类型及功能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宋以前没有的商业类型及商业建筑类型与装饰风格,民居的发展走向丰富和定型:前店后宅、下店上宅等开始出现(3)。


(5)过渡空间:介于建筑与街道之间的一种过渡空间由于商业需要,而变得富有弹性和包容性。店主自主将店铺通过沿店搭棚的方式延展店铺空间。原来的店铺空间甚至“退居二线”。这中过渡空间集中了各色人等,丰富了市民生活。如《清明上河图》中“解”字招牌店铺的延展空间就集聚了围绕说书人的很多市民,这样的空间形态在唐代是鲜见的。



三、《清明上河田》城市意象整体评价


汴京当时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商业文化中心。汴京的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里坊制,较多的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历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转折点。同时由于河道在其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出现了河岸的河道衍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很多商业店铺及路边摊,剌激了城市商业发展。事实上,水运是古代城市重要的运输手段和物质供应通道,因而河道或漕运所经过的城关、桥廊以及沿岸街市成为宋以后最主要的城市意象,后来的众多市井绘画长卷也证明了这一点。


宋都城的“城市”内涵与现代的城市相比较还是有差别,当时的城市仍较多的是“城(防御系统)”与“市(交易系统)”的物质综合,而缺少两者综合产生的非物质效应。城市空间具有模糊性,功能的划分也没有现代城市如此明晰,这也导致利用现代城市空间理论来研究汴京城,在划分其城市空间形态过程中出现很多不适宜的地方。



注释

(1)蒋学志,梁斌.洪江古商城建筑形态与特征.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P9.

(2)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P153.

(3)谭刚毅.两宋时期的中国民居与居住形态,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P206-219.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美]阿德莱德•布赖.行为心理学入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李瑞.唐宋都市空间形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5]宛素春等城市空间形态解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美]阿摩司•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周宝珠.《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中图分类号:TU-024;TU-0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32(2008)05-0055-03


作者简介:

谭刚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荣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文献传递





关注我们




关注《清明上河图》

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联系电话:0371-22387803

邮箱:xk@qmsht.cc

地址:开封市龙亭东路开封文化客厅301室 

Copyright 2012-2019 , 开封市清明上河图研究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公众号

  • 电话直呼

    • 13723229633
    • 0371-22387803
  • 请关注我们吧!

技术支持: 开封网站建设中心 | 管理登录
seo seo